
【Science子刊】最新研究:瘧疾疫苗首次臨床試驗成功了!
發布時間:
2020-05-24 09:00
來源:
在過去的十年里,人們對減毒全Pf子孢子菌(PfSPZ)疫苗越來越感興趣,因為這種全生物體免疫將能夠誘導針對寄生蟲中存在的廣泛抗原所需的保護。第一種用輻射減弱的PfSPZ免疫人類的方法是在近50年前發展起來的,現在已經被轉化為疫苗,由輻射減弱的、代謝活躍的、無菌的PfSPZ組成,符合直接靜脈接種(DVI)的監管標準。該產品,Sanaria PfSPZ疫苗,在美國、歐洲和非洲的20項臨床試驗中,對1595名5個月至65歲的受試者進行了測試,顯示了良好的安全性。
在一項創新性研究中,Radboudumc和LUMC聯合測試了一種基于基因弱化瘧原蟲的候選疫苗。5月20日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的這項臨床測試的結果表明,這種疫苗是安全的,且能夠引發對瘧疾感染的防御反應。

瘧疾是一種主要的傳染性疾病,是一種在人類和蚊子體內具有復雜生命周期的寄生蟲引起的。人類感染的第一階段發生在肝臟,第二個階段發生在血液中。在肝期不會出現任何疾病癥狀,但在血液期會出現癥狀,這種疫苗的目的就是阻止肝臟中的寄生蟲。
削弱瘧疾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移除兩個基因制造出一種弱化的瘧原蟲,并與美國Sanaria公司一起開發出一種疫苗。這種寄生蟲首先到達了人體中的肝臟階段,但這種基因的削弱意味著它不會持續到后面的階段,或引起血液的感染。在這項研究的早期階段,發現了一些重要的基因,在這些基因缺失的情況下,能夠阻止寄生蟲轉移到肝臟中。在一項臨床聯合研究中,來自萊頓和奈梅亨的67名志愿者接受了由轉基因寄生蟲(稱為pfSPZ GA1)制成的疫苗注射,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可注射的、基因弱化的瘧疾疫苗。高劑量和低劑量都經過了測試。
安全且部分有效
測試的結果顯示,疫苗是安全的。寄生蟲不會引起血液中的感染,因此不會出現瘧疾的癥狀。可以觀察到,接種疫苗的志愿者對瘧疾感染形成了一種免疫防御,盡管這種保護并不徹底。這意味著這種疾病被延緩了,但并沒有被預防。研究人員表示,檢測到的免疫反應和證實的安全性是進一步研發一種基于基因減毒瘧原蟲的疫苗的強大動力。
三劑疫苗后的免疫反應
免疫參數與保護的關系
關于瘧疾
瘧疾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要傳染性疾病之一,每年大約有2.16億例感染病例,40萬例的死亡病例。近幾年感染率有所增加,特別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南美洲。
最致命的瘧原蟲是由一種單細胞寄生蟲惡性瘧原蟲引起的,主要通過蚊子傳播。一旦進去人體,寄生蟲首先會在肝臟中生長7天左右。寄生蟲會從肝臟轉化并轉移到血液中,從而感染紅細胞。隨后,寄生蟲從無性細胞發育成成熟的雄性和雌性生殖細胞,然后被蚊子吸走,在蚊子的胃里受精。當蚊子再次叮咬后,這些后代就可以回到人類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