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育率破警戒線,三胎開放能夠解決人口問題嗎?
發布時間:
2020-12-08 09:00
來源:
12月1日,“總和生育率破警戒線”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熱搜并引發人們熱議。微博中提到,民政部部長李紀恒近日撰文表示,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我國人口發展步入了關鍵轉折期,新生人口數量已經連續數年下降!
在此之前,恒大研究院任澤平曾于10月下旬表示,建議在“十四五”時期盡快放開三孩,逐步推進并觀察效果。
兩位權威人士的先后表態不禁讓人懷疑,“三孩”時代是否即將到來?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生育率情況確實不容樂觀。“總和生育率”是最常用的反映生育意愿的指標,可以理解為每位女性一生平均生育的子女數量(有生命體征的),然而據世界銀行統計,我國總和生育率自從1965年達到峰值6.4之后,就一直呈現下跌的趨勢。
通常總和生育率2.1被視為達到更替水平,也就是說到了這個數字能夠基本維持人口數量不增不減;1.5則為警戒線,低于這個數字往往會陷入低生育率陷阱且很難再回升。比如日本自1995年總和生育率跌到1.5以下之后,無論國內如何鼓勵生育,總和生育率一直沒能回升。
嚴峻的現實是,自從1992年起,我國總和生育率已經跌到了2.1的更替水平以下,自2000年以來長期處于1.5以下。盡管全面開放二胎政策帶來的生育堆積效應一度使總和生育率回到了1.5以上,然而好景不長,2018年開始總和生育率又跌回了1.5以下。
圖片源自國家統計局、安信證券研究中心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么總和生育率這么低?實際上,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造成了這一困局。
首先是人們結婚意愿低。從民政部的數據來看,近年來我國結婚率持續走低,2019年結婚人數甚至跌破1000萬對,進一步表明我國人口發展進入了關鍵的轉折時期。另外,從明年開始實行的“離婚冷靜期”或許也將讓人們對婚姻更加謹慎。
其次,適齡人口生育意愿偏低也是影響生育率的重要原因,在過高的房價及“養孩”成本的影響下,越來越多人不愿意生。盡管2017年國家衛計委進行的全國生育狀況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在2006至2016年這10年間,育齡女性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為1.75 個,但是實際生育率遠遠低于這個數字,畢竟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心動”到“行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再者,“想生”卻不能生也是阻礙生育率回升的一個現實問題。近年來,我國不孕不育率持續攀升。國家衛健委等2018年發布的《2017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中國育齡夫婦的不孕不育率已經從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的2.5%-3%攀升到近年12%-15%左右,我國不孕不育者達5000萬,同時受環境污染、生育年齡推遲、生活壓力等因素影響,不孕人數還在不斷增加,男性腎精虛虧、精子質量下降是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遺傳性疾病也是人們孕育孩子的“攔路虎”。
當前輔助生殖技術的進步為不孕不育患者帶來了生兒育女的希望,第三代(PGS/PGD)輔助生殖技術甚至能夠將子代遺傳學診斷提早至孕前的更早期產前診斷。然而,由于這一技術涉及倫理法律問題,因此我國采取了相對較嚴的審批和監管方針,醫療機構申報三代技術資質十分困難。
在全國近 500 家輔助生殖中心里,只有約 70 家提供第三代技術服務,占比僅為 14.2%,PGS/PGD 項目在這些生殖中心中的全年試管嬰兒周期中平均占比僅為 10%。
值得慶幸的是,我國科研人員和創新企業也正在為人們實現“想生優生”、提高生育率而努力。今年2月,國內首個三代試管 PGS 檢測試劑盒獲批,標志著三代試管PGS檢測正式進入有證時代。
這是我國唯一一款能夠顯著提升試管嬰兒成功率的創新醫療器械產品,臨床妊娠率由傳統的 46% 提升至 72%,同時將流產率由 33.5% 降至 6.9%,或許將為國內輔助生殖市場帶來新的變革,為挽救生育率提供技術上的支持。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顯現。有專家認為,2050年我國總人口會下降到13億。根據中國發展基金會發布報告預測的數據,205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達到5億人。從這個角度看,從政策、科學技術等角度努力,鼓勵生育、提高生育率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