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省理工研究發現:癌細胞在轉移過程中會軟化,這為治療癌癥轉移提供新思路
發布時間:
2021-04-26 09:00
來源:
癌癥是世界性難題,大家都談癌色變。一旦患上癌癥,不僅要忍受身心的痛苦,還要承受人財兩空的煎熬。
據美國癌癥研究協會發現,大部分的癌癥患者最后都死于癌細胞的轉移,也是迄今為止癌癥治愈率無法提高的最大絆腳石。如果科學家能夠克服障礙,那么就可以找到新藥,挽救生命。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發現當癌細胞轉移時,它們通常會在血流中傳播到遙遠的組織或器官,然后通過擠壓血管壁進入轉移部位而逃逸,而癌細胞轉移過程中變得更加柔軟。該研究發表在《Biomechanics》雜志上,題為“Tumor cell nuclei soften during 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
該研究的意義在于如果有相關藥物可以阻止癌細胞軟化的話,那么就可能減慢或阻止癌細胞的轉移。
癌細胞擴散過程
癌癥細胞在轉移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首先要經過數十次變異,然后要克服細胞間粘附作用脫離出來,并改變形狀穿過致密的結締組織。成功逃逸后,癌癥細胞將通過微血管進入血液,在那里它還可能遭到白細胞的攻擊。接下來癌細胞將通過微血管進入一個新器官。
提出假設
當腫瘤細胞進入血液循環后,需經歷跨內皮遷移才能進入到新器官中。當癌細胞在兩個相鄰的內皮細胞(組成血管的細胞)之間擠壓,進入組織并開始繁殖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在這項新工作中,麻省理工學院和馬里蘭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假設:在跨內皮遷移過程中,癌細胞會變得更軟,從而更容易通過內皮細胞之間的小縫隙。
癌細胞變軟
為了探索這種可能性,研究人員創建了血管組織的3D模型,該模型模擬了血管內皮細胞。然后研究人員將三種不同類型的侵襲性轉移腫瘤細胞(肺癌細胞、乳腺癌細胞和黑色素瘤細胞)置于內皮層上,并測量了癌細胞穿過內層時的機械性能。
許多用于測量細胞剛度的現有技術,都需要與細胞進行物理接觸,這會改變細胞的機械性能,例如原子力顯微鏡。為了避免這種干擾,研究人員決定使用兩種光學技術,這些技術不需要與正在研究的細胞進行任何接觸,并且還可以測量細胞核(細胞內部最堅硬的部分)的變化。
第一個光學技術是共焦布里淵顯微鏡,它可以揭示細胞在3D環境中如何隨時間變化。第二種技術,稱為反射式共聚焦顯微鏡,可測量細胞膜和核膜的熱漲落。
研究人員發現,使用這兩種技術發現所有類型癌細胞通過血管壁時都變得更加柔軟。總體而言,肺癌,皮膚癌和乳腺癌細胞分別軟化了30%、20%和20%。這些細胞的細胞核分別軟化了32%、21%和25%。
這種軟化在細胞開始遷移后兩到三個小時開始(此過程也稱為外滲),并且在24小時后測量,細胞仍然很柔軟。研究人員懷疑,這些軟化的細胞在生物學上也可能與原始腫瘤中的細胞有所不同,從而使其對常規化學療法具有抗性。
Roberts說:“這種軟化可以使這些腫瘤細胞存活,進一步遷移到新的組織位置,并建立繼發轉移部位。”
干擾癌細胞變軟,抑制轉移
目前尚不清楚是什么導致細胞變軟,但研究人員懷疑可能是由位于細胞核中的染色質結構改變引起的。
研究人員希望他們的工作可以促進抗癌新藥物的開發,這些新藥物可以干擾細胞軟化從而破壞癌細胞的轉移。
Roberts還說道:“某些化療藥物有可能改變腫瘤細胞的核機械特性并使其軟化。這是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值得研究。如果可以選擇性地使腫瘤細胞變硬,則可能抑制癌細胞的轉移。”